廉政教育 党建培训 基层建设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

您现在位置 : 首页 > 地方动态

四川内江市中区龙门镇汇聚全镇强大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3日 来源:四川内江 浏览:3350 点赞: 2
【字体大小:


党网讯,内江市中区龙门镇党委政府人大领导班子成员通过深入学习运用浙江 “千万工程” 经验,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农村面貌改善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在龙门镇展现。

res/_cache/auto/31/31933.png   

特色农业蓬勃发展。龙门镇党委政府人大深入探索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甘蔗种植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特色产业以兰家寺村为例,已建成标准化青花椒种植园区 400 亩,配套现代化烘干加工中心 1 个。产业累计投入超 600 万元专项资金,形成集种苗培育、有机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依托 “合作社 + 农户” 联营机制,已发展种植户 56 家为周边群众提供了100余人务工 。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造收益 2.5 万元 。在甘家渡村,西瓜种植成为新的亮点。市中区尤金酉农产品种植家庭农场种植的 “8424” 西瓜,以皮薄汁多、肉质细嫩、甜度极高著称,深受消费者青睐。这片160余亩土地以前是闲置地,近年来,龙门镇政府大力推进土地复耕,采用 “合作社 + 家庭农场” 模式发展特色农业,让荒地焕发新生机和活力。农场坚持有机种植,全程禁用化肥、农药,亩产量 5000 至 7000 斤,总产量预计 20 多万斤,结合入园采摘和批发销售,收益可观。此外,川秦药业(内江)有限公司在龙门镇中心村打造的菊花种植基地,总面积超 20 亩,主要种植金丝皇菊和婺源皇菊两大品种,不仅是美丽的花卉,更是宝贵的中药材。菊花烘干后可以制成茶饮,其叶子也能提取精油,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今年预计总产量将达到 4 万斤左右,产品远销至安徽、河南等地,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res/_cache/auto/31/31936.png  

农旅融合新格局。龙门镇依托自身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甘家渡村紧邻沱江,境内白沱沿江路穿村而过,高速公路直达村口,距内江主城区只需半小时车程,交通便利,自然风光优美,具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良好条件。该村整合土地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达到机械化种植依托市中区特色白乌鱼产业资源优势,争取到产业集群稻鱼综合种养项目,投资 120 万元建设 70 亩稻鱼综合种养基地,计划打造消夏避暑、稻田摸鱼休闲农业产业模式。同时,积极与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建立密切联系,争取依托其科学的种植技术,流转土地发展四季香椿种植产业,促进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此外,龙门村村史馆(糖业故事馆)依托龙门镇悠久的糖业历史打造,开馆至今已接待游客达 90 万人次,极大地带动了龙门村产业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参考范例。

res/_cache/auto/31/31937.png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镇村。龙门镇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各类资金 4000 余万元,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在道路建设方面,新建村社道路、产业路、生产便道 56 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铺设灌溉管网 48 公里,新(在)建蓄水池 24 口、提灌站 2 座,修建机井 24 口,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升改造 4 个村级活动阵地,为村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场所。 

提升人居环境。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 “六净六顺” 为目标,组织开展道路清扫、庭院归顺 300 余次,清理店招 100 余处,清理各类垃圾 1500 余吨,转运秸秆 800 余吨,归顺农具、柴草 1500 余处,清理田野、林地等 600 余处,有效保持辖区环境卫生。全面落实河(湖)长制,2024 年全年开展镇级河长巡河 135 次、村级河长巡河 864 次,集中整治三河两库 3 次,打捞漂浮物和垃圾 30 余吨,开展非法捕捞、垂钓集中整治 12 次,劝离非法捕鱼群众 205 人次,确保了水域环境的整洁。积极推进林长制工作,完成镇村两级林长巡林近千次,严防森林火灾。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按照 “农户捡拾、网点收集、政府转运” 运行体系,累计回收废旧农膜 28.1 吨。持续开展网格化环境监管,对辖区养殖企业等开展日常环保巡查 80 余次,解决环保信访案件及纠纷 9 件 。通过一系列举措,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实现了家园净美、村容靓美、生态秀美。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做好农村面貌改善 “后半篇” 文章,龙门镇党委政府人大领导班子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推行 “积分制 + 红黑榜” 管理,开设积分超市,细化 4 大类 19 项积分标准,坚持乡村治理 “以德换得”,采用 “月打分季评比年表彰” 的方式鼓励村民累计参与 12000 余人次,引导群众自发对房前屋后进行清扫。实施 “一元制” 模式,村民每户每月筹集一元钱,由村 “两委” 统筹 “一元钱” 收取、支出,定期公示公开,用于公共区域垃圾清扫清运。利用村级公共运行维护资金组织专人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相结合,按照 “一院一人” 模式,确保院落卫生整洁工作常态化,开启乡村治理新格局,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民生保障。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建立镇级 1 + 1 + 1 + N 工作组,村级工作组 8 个,组织召开培训会议 2 次,召开调度会议 4 次。全镇实际摸排应排查户数 5903 户,推送各类风险线索 345 条,新增监测对象 6 户 15 人,帮扶消除风险 27 户 75 人,解决脱贫劳动力就业 383 人,“三类群体” 全部动态清零。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实施临时救助 31 人次,救助金额 5.63 万元,办理医疗救助 “一站式服务” 178 人次,下放 “甜城办” 政务服务事项 177 项,为群众办事 6000 余件。落实医保购买工作,全镇全年医保购买 15149 人,参保比例达 104.7%,特殊人群全部购买,在全区乡镇中排名第一。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改善、森林防灭火、防汛减灾、安全生产等工作。开展农房巡查 17 次,拆除违建、危房 261 处,核定 2024 年农村危房改造对象 22 户,完善新建农房土地审批 20 户,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 10 处,常态化开展消防、水上交通、食品、建筑工地、烟花爆竹等监督检查,全镇未发生森林火险、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坚守社会稳定底线,扎实推进平安龙门建设,强力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年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398 件,开展各类普法宣传 10 余次,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res/_cache/auto/31/31938.pngres/_cache/auto/31/31939.png 

展望未来。,龙门镇党委政府人大领导班子站在新的起点上,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 “打造生态休闲龙门,建设历史文化古镇” 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大提速、农村面貌大改善、乡风文明大提升、社会治理大提效、民生改善大提档目标阔步前行。在产业发展方面,持续深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农旅融合发展力度,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农旅项目,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影响力。在农村面貌改善方面,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巩固长效管护机制,让乡村宜居更加美丽。在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方面,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全面推动龙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

龙门镇党委政府:任黎波 刘美希 唐禄章 2025.10.13

党网主编:刘发川